close
〔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從中華路上的舊有宿舍、中山區林森北路等精華區到北投的學校舊址,台北市十六處原本老舊、閒置的空間,透過重新翻修,成為藝文團體的新家,也讓文化活水在巷弄街角流盪。
台北市文化局推動「藝響空間計畫」,讓傳統崑劇、小劇團、舞團等藝文團隊進駐市有的閒置空間,補助五至六成的硬體修繕費用,也替藝術團隊解決最頭痛的「房事」問題。
文化局表示,過去學校雖有閒置校舍,但多因校園安全考量,不易對外開放;目前的「新北投71園區」過去為義方國小舊址,因學校搬遷,才得以進駐,也是十六處「藝響空間」中唯一的學校空間。
「新北投71園區」目前由光環舞集舞蹈團、古舞團、體相舞蹈劇場、8213舞蹈劇場、林文中舞團與魚蹦興業等六個團隊進駐,作為舞蹈排練場。
光環舞團藝術總監劉紹爐說,廿七年來,年年碰上房租漲價,舞團最少搬家八次,一路從台北市搬到新北市的郊區,一度想結束舞團,多虧「藝響空間計畫」幫舞團找到安穩的家,才能專心創作,等於給藝術家一個生存的管道。
今年一月,包括台北新潮樂集、十三月戲劇場兩個藝文團體進駐內湖星雲街一百五十巷的一棟大廈一、二樓空間,也讓台中的藝文團隊得以踏出北上發展的第一步。
中華路上原本的養工處宿舍,在實驗性格強烈的創作社、莎士比亞的妹妹們、飛人集社、沙丁龐克、動見體等團隊進駐後,凝聚各類型劇團的「圓場/O Space」因而誕生,團隊也定期舉辦表演活動與社區互動,成為新興的藝文聚落。
文章來源: 自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